当前位置: 首页  规章制度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服务

作者: 时间:2022-09-27 点击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十四五”时期关于教育和就业的规划思路、《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15号)精神,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毕业生就业新形势、新方向、新要求,坚持提前谋划部署、形成合力,全力推进我校2022届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决策为指导,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贯彻落实“稳就业”“保就业”及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部署,引导毕业生以积极的心态求职就业,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实际困难、增强就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质增效,确保我校202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降低,总体就业率持续稳定。

、具体举措

(一)深入宣传、加强教育,注重就业育人实效

1、加大宣传,强化思想引领。一是利用微信服务号、班会、就业形势讲座等形式帮助毕业生全面掌握了解国家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及政策,认真做好毕业生考研升学、事业编考试、 “选调生”、“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应征入伍”等政策性就业项目的动员宣传、组织报名和后续跟进工作。配合兵役机关“两征两退”改革新要求,密切军地协同,加强征兵宣传教育,讲清讲透升学就业入伍优惠政策,推进以毕业生为重点的精准动员,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征集数量和比例。着力稳住政策性岗位就业基本盘。二是组织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帮助广大毕业生做好动态的职业生涯规划,合理确定自己的就业定位和心理预期,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寻找适合自身特点、成长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难”问题,逐步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理念。

2、加强引导,服务国家需要。一是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主动投身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就业,坚定广大毕业生“小我融入大我”的家国情怀。二是提供职业发展咨询和就业心理咨询服务,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理性的就业心态,鼓励毕业生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诠释使命担当,在基层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在平凡的岗位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做推动基层事业发展的忠实奋斗者。

(二)聚焦重点、综合施策,切实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1、深入挖掘,力促多元供给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模式,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以“父母之心”切实帮助毕业生就业。一是充分利用我校“四类型”用人单位动态数据库,依托行业专业优势,主动向符合毕业生就业意愿的生源地企事业单位推荐毕业生,做到日日有进展,周周有突破,月月有成效;二是大力推进校园招聘市场建设,进一步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做到线上线下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专职就业工作队伍和党政干部、专业教师、校友等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联动就业合作单位、校友企业,组织好各类校园双选会、宣讲会,着力拓宽市场性岗位就业主渠道。三是主动对接各地市人社局、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同类医学院校及网络社区平台,广泛汇聚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创业资源,共同举办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招聘活动和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政策宣讲进校园活动;四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共享手段,广泛搜集、审核、筛选适合我校毕业生的用人信息,做好人岗匹配分析,根据岗位专业需求,精准“点对点”推送给不同专业毕业生。五是强化毕业生就业实习实践。将实习实践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深化与烟台市莱山区校地合作,开发实习实践岗位,推动毕业生通过实习实践实现就业。

2、全面摸排,力促指导升级。面向2022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跟踪摸排,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搭建就业指导服务“一条龙”平台,助力毕业生提升求职技能,提高应聘成功率。一是利用“24365校园招聘服务”升级版、“24365智慧就业平台”、“就选山东”、校内spock平台进行就业相关知识的普及化教育,确保理论学习“不断线”;二是分专业、分类别开展专题化、系列化的线上就业指导工作坊,精准解决毕业生升学求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惑,确保就业指导“不停歇”;三是依托职业测评训练系统,帮助毕业生准确定位自我,克服求职障碍,建立科学职业化认知水平与行为习惯,确保就业实训“不缺位”。四是举办求职能力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改,帮助毕业生深入了解、适应当下全新求职模式,增强面试心理素质,提升求职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确保就业体验“不缺失”。五是为毕业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孵化服务,争取各类创业优惠政策,促进项目落地发展。组织双创导师做好政策解读、经验分享和实践指导。确保创业带动就业“不松劲”。

3、精准用心,力促落实见效。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生活背景、个性特点和就业目标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一是困难帮扶精准化。对困难群体毕业生实行“经济上扶持,信息上首推,心理上疏导”的三位一体扶持措施;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台账,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重点帮扶;组织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参加低收入家庭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让毕业生就业有能力、有底气。二是就业指导分类化。继续推行备战升学深造、备战公务员事业编考试、基层就业和征兵入伍、企事业单位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和残疾毕业生五类型分类指导。积极倡导“就业中求学”的科学就业观念,对于 “慢就业”毕业生,有针对性地提供接触行业、接触社会的活动,帮助他们正确认知自我,增强就业信心;对于 “懒就业”、“不就业”毕业生,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面对面沟通,引导学生树立长远人生价值观,增强就业意愿。三是跟踪服务定制化。织密未毕业毕业生就业服务网,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纳入全方位就业管理服务,以“离校不离联系、离校不离服务”为原则,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量身定制帮扶方案,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指导和优质便捷的就业服务

4、动态监控,力促质量提升。一是以毕业生就业动态监控机制和就业工作调度例会制度为载体,24小时监控毕业生就业动态,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及时反馈就业率,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对于就业率滞后的学院,开展“层层解剖式”分析,疏通就业工作堵点,及时改进和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及时收集并解答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困惑,对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二是依托第三方权威机构撰写的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用人单位综合评价报告,通过多维立体指标,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政治素养、工作态度、专业水平、职业能力、职业发展潜力、薪酬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熟知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学岗匹配情况,并以此为指挥棒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培养质量,形成就业和培养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良性循环治理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供销对路”。三是严格落实就业工作“四不准”要求,严守毕业生就业工作底线。做好毕业生就业签约进展情况的跟踪与上报工作,确保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数据与就业现状相符;准确报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和残疾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情况;上报数据准确真实,各类信息有据可查。四是切实防范化解舆情隐患。密切关注舆情动态,进一步完善和畅通毕业生就业事务咨询机制渠道,及时了解学生诉求并第一时间答疑和解决问题,确保规避和化解各类网险舆情;加强诚信和安全教育,引导毕业生诚信求职,树立遵纪守法意识,防范招聘欺诈、“培训贷”陷阱,切实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

(三)强化领导、协同作战,构建工作联动协作机制

1、加强领导,压实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和深化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科学精准研判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形成学校定方向、部门管统筹、学院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营造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辅导员老师靠上抓、专业教师协同抓的工作环境,构建全方位标准化就业服务平台和项目。各学院书记、院长为学院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明确就业工作目标及时间表、任务书、责任人,准确分析各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精心制定学院就业工作方案,形成上下联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组织保障体系。

2、完善机制,建强工作队伍。一是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议,对上一年度的就业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本年度的就业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厘清责任,细化举措。二是面向以毕业生辅导员、就业联络员、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为主体的就业工作队伍,结合毕业生生源信息上报、就业派遣、省级优秀毕业生评选、特困家庭毕业生认定、毕业生就业手续及流程、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等主要内容,定制化开展专题就业工作坊,重点帮助一线毕业生辅导员了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形势,新政策、新问题,熟悉、把握就业工作新常态,不断提升就业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建立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通报反馈机制。继续将多节点毕业去向率作为院(系)就业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形成“你争我赶”的良性竞争局面。四是健全考评激励机制,不断优化就业先进个人的评选办法,扩大就业先进个人的评选范围,将分管学生深造率、多节点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工作开展情况等作为评定考核依据。形成毕业生就业工作整体有规划、工作有分工、过程有监督、结果有考评的良好态势。

、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学生和家庭切身利益,关乎学校发展,关乎社会稳定。2022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总量压力再创新高,就业难度明显增大,各院系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保民生的角度、促发展的要求、办教育的使命,准确把握2022届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细化方案,全面落实。各院系“一把手”要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充分调动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凝心聚力,多措并举,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切入点,以学校发展大局为立足点,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着力点,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贯穿全程、内容丰富、体系完备。

(三)总结经验,推广宣传。各院系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善于补短板、强弱项,及时把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出来、推广开来,不断丰富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完善就业服务体制机制,改进就业工作方式方法,拓宽就业工作领域渠道,推动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确保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上一篇:下一篇:
烟台校区: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346号 邮编:264003 联系电话:0535-6913036
滨州校区: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三路522号 邮编:256603 联系电话:0543-3256827
滨州医学院学生工作部(处) 武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