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狂欢的盛宴”越来越多,上海的嘉年华、深圳的狂欢节,以及节日里各地的广场、迪厅……中国人似乎进入了一个狂欢的年代。
狂欢的特点是什么,这一切的心理背景何在?
狂欢的主要特点:
1. 宣泄性:摆脱现实重负的心理宣泄。
【平时生活越压抑、越枯燥的人越需要节日里的狂欢——那些狂欢的节日越盛大、越热闹的地方,往往是人们日常生活越枯燥和压抑的地方,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休闲老人是不需要狂欢的】
2. 平等性:狂欢中的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众生平等。
【没有领导,没有下属,大家都是同路人,大家的目的和地位都相同——需要欢乐】
3. 互动性:狂欢是社会性的,互动性的。
【单独的个体只有偷欢,没有狂欢;狂欢中,人们在相互影响与促进中达到最高点】
4. 颠覆性: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表现自已。
【在狂欢中,人可以最实现自己的想法,不必带上人格的面具。】
狂欢的心理满足: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括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狂欢中,可以满足人人高层次的需要。虽然这些需要的满足并不真实,是一种虚假的满足。
【一个生理、安全需要还未满足的人是不需要狂欢的,饿肚子、非点中的人不会去广场上欢乐,他们更需要的是面包和安全的居所】
1. 虚拟的归属感的满足:人有归属和爱的需要,每一个人都要找到一个群体,一个有单位的人,有归属感的人心境才会平和。狂欢中,人们的目标一致,寻找欢乐。彼此都是狂欢集体中的一分子,没有人排斥你,没有人拒绝你,人在与众人的狂欢中很容易找到归属感。
【但这种归属感并不是永恒的,敏感的人常常会意识到这一点,往往会产生一种“欢乐是属于他们的,和我无关”的感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2. 虚拟的尊重需要满足:人有自尊与尊重的需要,但现实生活中不一定会得到满足。狂欢中,人们的地位平等,没有高低贵贱。彼此相互依赖、相互慰藉的,不管你是单位的领导,还是一名建筑工人,大家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3. 虚拟的自我实现满足:做了自己想干的事,实现了自己的自由思想便促成了人的自我实现。现实中的自我实现往往是经过艰辛的努力才达成的,如十年寒窗苦读,一朝榜上提名。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自我实现的满足。但在狂欢中,人们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充分体验成功的感觉。
总之,节日的狂欢是安排了一个暂时的充满自由与平等的时空情境,人们享受其间的时候会得到心理各个层面的满足。
建议:
1. 尽情享受节日的狂欢,把自己投入其中,越投入,你会越快乐;
2. 勿忘现实中的努力,在实际的生活中得到的成功和欢乐更会持久;
3. 学会放松自己的身心,掌握自得其乐的能力。